知識論學派

在教育價值上,著重理論性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而較輕應用性的與職業陶冶的專才教育,這是受到哪一類理論的影響?(A)心靈實體說(B)心靈狀態說(C)唯物主義的心靈論(D)實驗主義的心靈論【96北區國小】

正確答案: A

一.心靈實體說
(一)主張:人的身體外尚有一個靈魂,為一個非物質的實體,一切生命、思想與動力的根源,可支配身體。
(二)代表人物: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兒等。
(三)教育理論:官能心理學派之形式訓練說
1.教育目的:主張形式目的,而非實質目的。
2.教育價值:理論性的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較重要。
3.教育方法:應用記憶、背誦、抽象的思考方法

二.心靈狀態說
(一)主張:心靈並非靈魂,而是假定的靈魂各種作用,是我們自覺的內心生活的種種狀態,此心理狀態發生於經驗,經驗係由感覺、反省而合成觀念,故觀念乃是構成心靈的原子。
(二)代表人物:經驗主義者休謨(心靈原子論)、赫爾巴特等(觀念聯結論)
赫爾巴特教學法,原為明瞭、聯絡、系統、方法四段,後來由其弟子改為預備、提示、比較、總括、應用五段
(三)教育理論:
1.教育觀念的改變:教育目的是實質的而非形式的。
2.教育內容:重視直觀的材料
3.教學方法:課程的組織與提示程序,即決定了心靈的組織程序。

三.唯物主義心靈說
(一)主張:除了物質之外,別無心靈的存在,我們所意識的一切心理程序,只是物質的功能。
(二)發展:唯物主義發展的登峰為行為主義,其理論認為:
1.以客觀的心理事實為研究對象。
2.承認意識的無能,甚至否認意識的存在。
(三)教育理論
1.教育乃行為的養成歷程,即新行為代替舊行為的方式。
2.教育的實施: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身體。

四.實驗主義心靈論
(一)主張:
1.一方面由生物學的考察入手,把意識當做適應環境的工具,近似唯物主義。
2.另方面承認思想有其特殊性,並沒有完全視其為機械的反射作用,其立場與唯靈(心)觀相近。
(二)代表人物:杜威
(三)教育理論:
1.教育目的:經驗改造能力。
2.教育內容:重視社會學科與活動課程。
3.教育方法:學生中心教學法、實際活動學習法、社會參與學習法、問題解決學習法。
4.教育意義的改變:把教育當做啟發智慧的歷程。
5.注重經驗的自動性:安排各種不同環境,使兒童在各環境中發展有目的之活動。
6.重建道德責任觀:恢復道德教育意義。

五.完形派心靈論
(一)主張:由猩猩的「頓悟」實驗中了解,高等動物的行為,不只是盲目的嘗試錯誤,故頓悟已非機械行為,而是智慧的表現。
(二)代表人物:柏林學派之完形心理學者:柯勒、寇爾白等。
(三)教育理論:
1.學習性質的改變:學習即發展,不僅是神經系統的連結,或交替刺激所引發的反應。
2.重視學習情境的統整性。
3.學習方法:學習者對學習材料作完整的學習,較分割或零碎的學習較為成功。

剩餘六?十六可參閱資料來源的檔案。
分別還有理性(理想、觀念)主義、唯實(實在)主義、經驗主義、批評主義、社會學派、心理學派、存在主義、觀念分析學派、認知發展論與教育、現象學與教育、建構主義與教育

資料來源

本篇發表於 教甄筆記本。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