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久允工業趙董事長說:「一開始台商到越南設廠,用的是台籍幹部,那是台越產業合作1.0時代;但遇到越南的排華運動,台商開始晉用越南勞工到台灣受訓,再返回越南擔任幹部,也就進入了台越產業合作2.0時代;現在,我們看到台灣很多越南新住民子女逐漸長大,對於新住民子女而言,台灣與越南都是他的家鄉,我們希望透過教育,讓這些孩子成為未來發展故鄉的人才,我們要邁向台越產官學合作3.0時代。」在趙董事長的談話中,彷彿看到東原孩子的機會。
「東原國中」是一所位於臺南市山區的偏鄉學校,它〜曾經全校只剩四班,而且學生多來自於弱勢家庭,多數家庭都以務農維生,學生的學習意願不高,在很久以前常有學生誤入歧途,當地更曾有「黑道故鄉」的稱號。因此,弱勢的社經背景造就了許多當地人迎娶外籍配偶,特別是越南籍的外籍配偶,「越南村」也成了東原新的代名詞。
現在,東原國中的孩子有高達46%是來自於越南籍的外配家庭,這些孩子現在看似很弱勢,但學校在一群有行動力、有使命感及有教育熱血的教師團隊努力下,我們要將「學生的弱勢轉為優勢〜教育南向新前瞻,攜手產業為孩子的未來找新出路」,東原教學團隊深信「多元文化、融合共榮」,培育學生國際視野,也讓新住民學生能「揚才南向」,符應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動計畫」中「文化理解」、「台灣經驗」及「技術實作」的人才培育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