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路上找到一些統計考驗方法的解釋,
資料來源
1.積差相關(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使用目的:了解兩個變數之間關係密切的程度。
使用時機:適用於兩個連續變數。
例子:同一組人其智力和學業成績之間的相關。
2.獨立樣本t 考驗(t-test, independent samples)
使用目的:兩個平均數的差異考驗。
使用時機:用在兩個互為獨立的母群的差異比較。
例子:比較男、女選手學習動機得分的差異。
3.重複量數t考驗(相依樣本t 考驗)(t-test, repeated measures; t-test, correlated samples)
使用目的:兩個平均數的差異考驗。
使用時機:用在一個母群中兩次得分的差異比較(或是配對組、雙胞胎得分的差異比較)。
例子:同一組人前、後測得分的差異比較;同一組人在紅光和綠光反應時間的差異比較(或是將相同I.Q.的受試者配對然後做某種特質的差異比較;雙胞胎在紅光和綠光反應時間的差異比較。此種相依樣本雖然不是同一個人,但因配對的關係或是雙胞胎的關係,亦可視為同一個人,此即相依樣本。)
4.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independent samples)
使用目的:比較三個(含)以上的平均數的差異。
使用時機:用在三個(含)互為獨立的母群的差異比較。
例子:比較啟發式教學法、演講式教學法及欣賞式教學法在教學效果上的差異。
5.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 repeated measures)
使用目的:比較同一個群體三個(含)以上的平均數的差異。
使用時機:同一個群體,每個受試者都有三次(含)以上的得分。
例子:比較某個實驗組在紅光、綠光及黃光反應時間的差異(每個受試者都必須做紅光、綠光及黃光的反應時間)。
6.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 independent samples)
使用目的:了解兩個自變項(或屬性變項、類別變項)對於某個依變項(觀察變項)交互作用的影響。
使用時機:當有兩個因子時,且這兩個因子互為獨立,若要了解其對某個觀察變項有何交互作用的影響時,可使用此項統計方法。
例子:想要了解A、B兩種藥品在使用不同的劑量(輕、重)時對於治療高血壓是否有交互作用影響。
7.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 mixed design)
使用目的:了解兩個自變項(或屬性變項、類別變項)對於某個依變項(觀察變項)交互作用的影響。
使用時機:若有兩個因子,其中一個是獨立樣本(如男、女;或有、無回饋),另一個為重複量數(如每一個受試者均接受紅光、綠光、黃光反應時間的實驗處理),想要了解其對某個觀察變項有何交互作用影響。
例子:了解有、無回饋是否對於不同色光(紅光、綠光、黃光)的反應時間有所影響。有回饋組和無回饋組的受試者,每人都必須對三種色光做反應。
8.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OVA, repeated measures)
使用目的:了解兩個自變項(或屬性變項、類別變項)對於某個依變項(觀察變項)交互作用的影響。
使用時機:若有兩個因子,皆為重複量數,想要了解其對某個觀察變項有何交互作用影響。
例子:想要了解釘鞋的釘子長短和起跑架的角度對於100公尺短跑速度的影響,其中每個受試者均需穿長短不同的釘鞋,並使用不同角度的起跑架(一種是60度,另一種是45度)各跑一次100公尺。
9.變異數同質性考驗(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
使用目的:想要了解各個群體之間的變異數是否同質。
使用時機:在做獨立樣本的差異性比較時,都需先做此項考驗。若各個群體的變異數不同質,則所得的結果將和實際的結果有所不同。
例子:如在進行獨立樣本t 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二因子、多因子的變異數分析之前,都需先做此項考驗,等確定各組都同質時,才可進行差異性的比較。
10.杜凱法事後比較(Tukey method)
使用目的:確認那兩組之間有差異存在。
使用時機:當各組人數相等,而且變異數分析達到顯著水準時(當計算的F值<.05時),進一步確認何組之間有差異存在。
例子:啟發式教學法、演講式教學法及欣賞式教學法在人數相同的實驗組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其差異若達顯著時,需進一步比較何組之間有差異存在。
11.薛費法事後比較(Scheffe¢ method)
使用目的:確認何組之間的平均數有差異存在。
使用時機:當各組人數不等,而且變異數分析達到顯著水準時(p<.05時),進一步確認何組之間有差異存在。或是不同合併組進行差異比較達顯著水準時。
例子:啟發式教學法、編序教學法、演講式教學法、欣賞式教學法在人數不同的實驗組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其差異達顯著水準時,需進一步比較何組之間有差異存在。
12.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
使用目的:將會影響數個自變項的某一個變數抽離出來,以便比較這數個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使用時機:當無法做到實驗控制時,而且發現某個變數會影響到此項實驗,就以統計控制的方法將此變數控制住(從自變項中抽離出來),然後比較這數個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例子:在三個智力不同的班級實施不同的教學法,看其學習效果是否有所不同。因無法將三個班級打散隨機編班(亦即無法做到實驗控制),因此只好將智力的因素先加以排除,然後才比較三個班的學習效果。
13.x2考驗(x2 test)
資料來源
http://140.126.36.92/aerc157/114/aerc/webhd/s07/w06.htm